小说屋 > 无奈重生的70后 > 对于书友一些疑问的解答

对于书友一些疑问的解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大刁民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小说屋 www.xs5.la,最快更新无奈重生的70后最新章节!

    关于各位书友提到的一些问题,70在这里进行解答:

    对于主角的械在这个时期能否审核过关的问题,经过70翻阅资料,感觉70设定的主角这时写的这一类械应该可以发表,下面的资料是70在《中国新文学史》中找的,这是70的依据:

    1979年10月30号,第四次文代会在北京召开。在开幕式上,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老向大会致祝词。邓老说:“我们要继续坚持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邓老同志的《祝辞》是指导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健康发展和不断繁荣的纲领性文献。在这次文代会,还选举茅盾为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周扬为主席。大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由“工具论”到“主体性”的转折已经完成。

    1982年第六期的大型文学刊物《十月》,登载了《高山下的花环》,作者没有回避充斥在地方和部队中的各种矛盾,而是带着现实主义的大无畏勇气正视并予以揭露。械围绕“贵妇人”某军区医院任院长的吴爽为儿子“走后门”、军政素质一流炮排长靳开来得不到提拔、战士“北京”与一发哑弹,从三个方面暴露了我军在新时期之初的“矛盾”。如果说,赵蒙生的“曲线调动”和靳开来的“牢骚满腹”,暴露的是军队内部的问题,那么这发臭弹而造成的悲剧,暴露的就是国防建设中的问题。械籍此将反思的问题朝着纵深领域开掘,从而获得了极大的社会意义。

    如果说当时审查真的如大家所说那么严格的话,《高山下的花环》根本就不可能出版甚至被拍成电影的。如果说这还不能说明问题的话,请大家再看下面这一部分:

    1985年10月10日四川的自贡首届艺术节上,一个叫魏明伦的剧作家推出了惊世骇俗的荒诞川剧《潘金莲》……《潘金莲》的突出成就有二。一是,从内容上看,还原人性的真实性。尽管从古代械《水浒传》、《金瓶梅》到现代戏曲《狮子楼》和电影《武松与潘金莲》,潘金莲的形象早已成为历史的“事实”,被“女人是祸水”,“万恶淫为首”的封建思想盖棺定论;但是,剧作家努力把她作为一个普通而柔弱的女子来写,她有渴望爱情的心灵,她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她有作为一个女人所应该得到的最基本的东西。这是这出戏剧的最大的真实╠╠人性觉醒和女性解放的必然。二是,从形式上看,回归戏剧的虚拟性。魏明伦的自贡好友周禄正评说道:标题戏称“荒诞”,是饶诞不经之意,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艺术辩证法,将古今中外人物集于一戏。大量穿插(不是个别点缀),始终贯串(不是偶尔出现),内外交流(不是报幕旁观)。量的增多,构成质的异常。有别于辞典规范的传奇剧、童话剧、寓言剧、科幻剧,是一个“四不像”的魏氏特殊品种。……《潘》剧只是借用“荒诞”手法,宗旨是揭示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内在联系。

    这部川剧不仅是替在中国人心中作为“淫妇”代表的潘金莲翻案,也是穿越题材始祖。这样的剧本就能公然的出现在观众面前,由此可见,在八十年代,文学已经开始了第二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题材之类不限,内容中只要不是反人民都可以发表。主角写的械时间是86年,而且这个时期港台的武侠、言情已经风靡大陆,可以想象这个时候的写作环境已经是非常宽松了,所以70才设定的主角在这个时候写的械,应该能说的过去。

    至于提到的械中“体育特招”的事情,这也的确是当时的社会现实,理由和现在的一样,就是为了参加运动会多给学校加分,队员体育成绩特别好的学生降低分数录取。至于说从别的地方招人,这更是真实的,因为70有两个比70低一届的师弟就是这样招到初中部的。

    另外还有书友感觉那些秘密部队的人员能够查到主角六岁时开始有意识的锻炼的问题,这里恕70卖个关子,因为这些疑问以后会得到解答。另外提醒大家一点,从这里开始,械不再是纯都市械。

本站推荐:特种兵在都市佣兵的战争庆余年大清隐龙盛世嫡妃榻上欢:皇叔,有喜了!庶女有毒铁血强国重生之再来一次夜天子

无奈重生的70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屋只为原作者70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70后并收藏无奈重生的70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