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屋 > 中原策 > 第三十七章 蝗灾

第三十七章 蝗灾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大刁民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小说屋 www.xs5.la,最快更新中原策最新章节!

    柳池似乎等得有些着急了,叶彤解论的时间可要比白无瑕多了不少,难不成其中出了什么问题?千呼万唤,解论的房间终于打开,虽不见叶彤的影子,好歹柳池知道她已经解完,过与不过便不再重要。只要自己快些解完在十舫前与她汇合,便可以助她登上第十舫。

    见解论的房门打开,柳池想也不想便走了进去,一进门却发现气氛有些尴尬。房间的格局与解评一般,只是此间却有不少的熟人。

    解论的房间之内,临窗坐着十来个年纪颇大试官,居中的一位是个浓眉大眼蓝袍儒士。此人面如刀削,双眼炯炯有神,他板着身子端坐着,全身上下一股正气扑面而来。在他右边,正是柳池有过数面之缘的李存元和代信丞。

    居中坐着的那位定是论舫中定评之人,可李存元代信丞怎么也参与在其中?柳池刚进门就有些懵了。他眼角余光一扫,还发现代信丞右边有个眼熟之人,不是诗会唱名的周邦礼又是何人。这周邦礼唱完最早百人便已离开,没想到却坐在这论舫做评定试官。

    “学生柳池,拜见各位先生!”诗会不已官称,柳池见到这几位也只能躬身拜会。

    “柳贤侄,这会儿才到论舫,可教诸位先生好等呐!”他刚开口,对面的代信丞便已笑呵呵接话。

    “诸位先生见谅,小子初次来这诗会贪玩了些!”柳池低眉顺眼回答着,心里却巴不得早点开始早点解完论了事。

    谁知代信丞接道:“再贪玩也不能似你这般胡闹,竟让个端茶倒水的小女子替你打头阵,这下勾起了诸位先生的兴趣,看你怎么收场。”

    代信丞说着指了指柳池身侧不远处,他侧目一看才发现叶彤竟也还俏生生站在一边。这房间的格局极为简单,进门面对的便是一众试官,柳池一进门看到李存元代信丞几位便已没了其他心思,经代信丞这么一说才发现叶彤竟也还在房中。

    柳池有些莫名其妙,想不清为何叶彤还在房中,代信丞却给了他答案:“说起来你这侍女能连过七舫,才学定也不差。评舫中拿了个丙等,此关你要是解不清楚她提出那些问题,她可没有登第十舫的荣幸?”

    柳池微微皱眉一脸困惑,李存元却道:“此番解论有范大人做主,你尽管道来,你这侍女当初在茗悦居听了你那治水筹案,自己倒是有些见解,却也零零散散没个章法。去岁淮北蝗灾颇为严重,不知择生可有什么好的主意?”

    原来如此,柳池心里舒了口气,侧目看了眼叶彤,他没想到叶彤竟能够以他那治水筹案举一反三,只不过叶彤没有经历过这种灾难,筹策不全而已。叶彤没接话,对着一众试官依旧一脸冷清。柳池和颜悦色道:“让众位先生见笑了!”

    居中的蓝袍试官没跟他客套,双目紧紧盯着柳池道:“公子无须客气,楚州水患公子有功于民,不知公子对去岁淮北蝗灾可有其他见解?”

    蓝袍试官眼神灼灼,看得柳池浑身发麻,他抿嘴润了润嘴皮,才开口道:“去岁淮北蝗灾学生并未见识,但每逢灾害,应急施救都当由官府牵头,个中筹案想必先前已有不少同窗提过,众位先生也都有了预案,学生便不再多说。学生要说的,实则是蝗灾的预防和治理!”

    “蝗灾还能预防?”居中那位一身蓝袍的姓范官员满脸惊奇道。反观李存元代信丞,二人皆是一脸底气十足的样子。

    叶彤微微侧目看着他,眼色飘忽不定。如他所言,自己说的确实是蝗灾的应急施救,却唯独忘记了蝗灾的预防治理。可就他之前那个足不出户的纨绔身份,怎的会对蝗灾的预防治理有研究。

    柳池道:“蝗灾多是生于干旱年份,要说预防,只能说有一些避免损失的举措,想要彻底杜绝根本不可能。想要预防蝗灾,便要先了解蝗虫的习性,一只蝗虫约摸有两到三个月的寿命,约摸要吃二两左右的食物。蝗灾之所以会出现,便是因为当地的树木花草不足以供应蝗虫的食量,使蝗虫整体迁居造成的!”

    柳池不知道他说的这些会给这几位身居高位的试官带来多大震撼,但若不说,将来再遇到蝗灾齐人连个基本解决的办法都没有。

    他继续道:“其实想要预防蝗灾,就得保证当地的草木处于一个平衡状态。蝗虫之多,天下无处不见,蝗灾频繁之地,早年其实是在汉水往北关外一带。前朝至今,汉水以北多以放牧为生,牛羊啃食了过多的草木,使得蝗虫没了生存的空间,蝗灾才逐渐往东南迁移。”

    “要保证各地草木平衡,此事千难万难!”居中的范姓试官叹息道。

    柳池淡淡一笑,其实这就是个生态平衡的问题,只不过要把这些概念彻底灌输谈何容易。他继续道:“能够保证各地草木平衡,当为上策!各地能保证草木平衡,有利的并不仅是治理蝗灾,于汉水之灾也有很大的帮助,甚至可一劳永逸!”

    在茗悦居说书,他也经常涉猎一些山川地理类的书籍,对汉水有一定的了解。“汉水之初亦如长江一般,只是后来汉水上游多以游牧为生,以至于草木失衡才造成如今的汉水之患。”

    居中坐着的蓝袍试官已是沉眉苦思,思绪飘到了更远的地方。柳池又道:“蝗灾之患保证草木平衡只是一个方面,谁也不能揣测老天爷哪一年雨充水足,哪一年天将大难,但每逢大旱之初都会有些征兆。所以在大旱年份之初,便要做好防治蝗灾的准备。”

    “此种情况如何防治?”坐在代信丞身边的老儒士周邦礼开口问道。

    “此种情况的防治,首先力度不宜过大,以免劳民伤财徒劳无功。大旱之年庄稼薄收,如能尽早知晓当地的情况,可让百姓改种抗旱农物。但毕竟天灾难测,在遇到蝗灾之初,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避免。众位先生都知道小鸡吃虫子的典故,其实鸡鸭也可以用来防治飞蝗,百亩田地只需要一两百只鸡鸭便可足够。蝗吃庄稼,其实蝗虫也有天敌,类似鸡鸭、蛙、鸟和虫类都对蝗虫极为喜爱,田地里的蛙每天可捕近百飞蝗。”

    众人听得津津有味,柳池却还没说完:“其实蝗虫防治多还是靠官府调度,百姓虽知飞蝗利害却不知如何解决!每遇蝗灾,官府可视当地情况来作应对。灾害防治,为的便是减轻百姓损失,若是官府调度得当,让百姓及时以飞蝗来作饵料,可最大限度减轻损失。”

    “但若是一地蝗灾已致人心惶惶,改如何处理?”问话的又是居中那位蓝袍试官。

    柳池微笑道:“还是得官民一心,只有百姓吃得饱有了后路,才能有信心去治理。蝗灾严重之地,怎么治理都无用,就算养再多的鸡鸭为天敌,都于事无补。飞蝗之卵产于干燥之地,若头年蝗灾严重,第二年又逢干旱,可提早让百姓改种一些飞蝗厌食之物,比如大豆。”

    “那公子可知这蝗虫是从何而来?”蓝袍试官追问道。

    “飞蝗自古就有,唯独适宜夏秋两季的天气。进入秋末天气变冷,飞蝗便会消失。飞蝗不像蛇蛙一般需要冬眠,死了也就死了不会再生。可其繁衍的方式独特,多是以卵生为主。在秋末,蝗虫产卵之后天气变冷,但天气不会影响其卵的活力,待次年天气变暖,蝗虫的卵依旧会孵化。而且飞蝗的卵多产于干燥的土地里,想要彻底灭绝微乎其微。”

    众试官闻言才一脸疑惑,不少试官心里都有疑问,怎的这飞蝗的卵还能在土地里孵化?莫非跟大豆小麦一个样,还能从土里长出来不成。心里虽无比困惑,可中间的蓝袍试官没开口,也没人开口问这样的问题。

    良久,蓝袍试官才道:“公子对飞蝗知之甚详,今日所言我等闻所未闻,公子那治水筹案颇为精妙,我已命人刊印送往京城。依公子的见识,对治理蝗灾也颇有见解,不知可否积案成书,范某定将之呈上御京!”

    柳池一听一个头两个大,这姓范的怎会知道那那治水筹案?把蝗灾筹案弄出来不难,可呈到御京就不是简单的筹案了,御京城那一滩浑水柳池是无论如何都不愿去趟的。

    蓝袍试官见他面色犹豫,没有及时应承下来,心念电转道:“公子勿需着急,蝗灾筹案涉及过多,公子准备起来也需要些时日,待诗会之后范某再登门拜访,与公子一同商量!”

    柳池微微点头,这蓝袍试官看样子是个知进退之人,当即道:“那便劳烦各位先生多跑一趟,学生在茗悦居恭候诸位!”

    “甚好,将请柬拿来吧!”蓝袍试官道。

    柳池呈上请柬,蓝袍试官一一翻看之后,竟莫名其妙的扫了柳池一眼。一旁的李存元也看到了那请柬,见柳池之事已掩盖不住,当即开怀笑道:“没想到今儿第一个全甲之人,竟是柳贤侄。”

    蓝袍试官并未评定,可李存元已经笃定解论是甲等无疑。众试官闻言,齐齐看向柳池,满脸欣慰。

    柳池接过请柬,蓝袍试官才道:“你那侍女的请柬一并拿来吧!”

    叶彤这才将自己的请柬递过去,竟也评了个乙等!

    两人接过请柬,匆匆告退。

本站推荐:特种兵在都市佣兵的战争庆余年大清隐龙盛世嫡妃榻上欢:皇叔,有喜了!庶女有毒铁血强国重生之再来一次夜天子

中原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屋只为原作者砚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砚席并收藏中原策最新章节